餐桌禮儀文化的理論基礎
中國傳統餐桌禮儀概述
周朝時期,餐桌禮儀形成了一套比較完善的制度,受到孔子的稱贊和尊重。餐桌禮儀成爲曆代文化資本、禮儀狀態和古代文明的重要見證。在漢族傳統的宴會禮儀中,形成一套相應的程序,主人寫好請帖,在宴請前送達客人手中,以便他們來參加盛宴。客人將要抵達之前,主人要起身到門口迎接,當客人按照指定的時間、指定的地點到達宴會現場時,主客雙方相互親切問候。
宴會開始前,帶領客人到餐廳坐下,享用美味的小吃和茶。當所有客人到達時,把他們領到餐廳的一張桌子旁,從左上角依照次序開始(以左爲上),將貴賓安排到前排貴賓席。
用餐順序也有一定的講究:先尊重長輩和貴賓,再尊重主人。宴會結束後,帶領客人坐在客廳裏,爲客人端茶道別。在中國的大部分地區,這種傳統的宴會禮儀模式已經被完全保留,目前在北京、河南、香港和台灣實行。
正如中國的一句老話“民以食爲天”。春秋時期(公元前770-476年)的管仲說:“百姓的糧食充足,才會懂得禮儀,穿的吃的都很豐富充足,才會知道榮譽和恥辱。”在享受了衣食住行的物質保障後,禮儀、仁義的精神生活將得到豐富和發展。通過飲食可以看出一個民族的禮儀傳統,這是文化的一個方面。沒有規則,就沒有立足之地。從最初的語言限制到今天的餐桌禮儀,雖然並不具有強制性或法律性,但餐桌禮儀作爲一種生活技能逐漸進入我們的生活,並滲透到我們的一日三餐之中。
景德鎮地域飲食文化表現
作爲瓷都的景德鎮有著濃郁的地域飲食文化,餐桌禮儀方面與全國相得益彰。圓形餐桌受到大多數人群的喜歡,景德鎮市的大型酒店幾乎采用圓桌來安排宴會餐飲。
民間大型宴飲中,客人在主人邀請下入座,主人要照顧好客人。上菜位置要預留空位。在位置上也有一定講究“主陪”、“副陪”、“三陪”、“主賓”、“副主賓”、“三賓”等,准備開餐時,要先請客人或長者動筷,吃飯時盡量不發出聲音等。中國人傳統上使用八仙桌,面對門的座位爲上座,其次兩邊都是偏座。招待客人時,老人、主賓或地位較高的人坐在上座,男女主人或陪同的客人坐在下座,其他客人按順序坐在兩邊的偏座。
餐桌禮儀文化對青少年的影響
餐桌禮儀文化在少年教育上的價值
少年現在指的是10~16歲這一時期的兒童,相當于初中和高中教育階段。在該階段人群是禮儀教育培養的黃金時期,餐桌禮儀文化是最能直接表現出個人的社會交往中的禮儀素質,但往往在少年人群裏不太注意到這些,像是在平時的聚餐時可以不用過度注重餐桌禮儀,但是在宴席或比較正式的會餐時餐桌禮儀就極爲重要了。
餐桌禮儀在青少年教育上的價值
青少年通常指的是從初中(13~15歲)到高中(從16歲至成年)畢業。青少年接受禮儀教育的階段是青少年一生中最關鍵、最重要的階段。餐桌禮儀是禮儀教育中最爲重要的一個環節。
就個體而言,在正式的聚餐或宴會時能體現一個人的爲人處世的態度,對長者的尊敬與對客人的禮貌態度,有一個好的餐桌禮儀對個人的發展有促進作用;在會餐時有一個良好的餐桌禮儀習慣,能讓長者感受到晚輩的尊重與愛戴,讓賓客感受到主人的熱情好客等。就社會而言,通過個人餐桌禮儀習慣,能看出這個人家庭的教養,對個人在社會交往上起到促進作用。
餐桌禮儀在陶瓷餐具設計上的應用
儀式感在陶瓷餐具的應用—基于雲南蒙自過橋米線
儀式感 (將日常生活的行爲儀式化,賦予其意義的行爲),此次設計思考的想法源自于雲南蒙自過橋米線的食用過程,在准備吃生料塊(肉、魚等原料)之前,將其放入湯中輕輕攪拌,使其煮熟後,放入新鮮蔬菜和香料後煮熟,最後放入豆子酥,豆子酥是由熟面條、豌豆制成的,豆子酥的味道是過橋米粉湯,在沒有味精時風味獨特。之後根據自己的口味(鹹、淡、辣等)微調,然後加入米粉慢慢吃,還要搭配一些菜肴。米粉也反映了夫妻和親戚之間的情感友誼,同時,長長的米粉很堅韌,反映出親友之間持續的友誼。
在中國人的心中沒有上帝,只有祖先和親情。我們在這裏吃的是“食物”,用來表達文化儀式背後的情感。這種儀式感的重點在于,能夠讓食客參與過橋米線制作過程。像這樣的儀式感是每位使用者都很樂意接受的,在這種方式下形成了一種獨特的餐桌禮儀。
吃米線所用到的陶瓷餐具以一個大的湯面碗爲主,旁邊配有6~7個陶瓷小碟盛放配料,進餐時由食客依照順序倒入面碗中。在這種簡單的儀式之中使進餐有了秩序,並且能潛移默化地喚醒人們餐桌禮儀的意識。
陶瓷小碟
結合案例看當下有關“禮”陶瓷餐具設計
景德鎮的陶瓷餐具之中較少有成套的關于餐桌禮儀的陶瓷餐具設計,在景德鎮幾個熱門市場樂天、陶溪川、三寶村等地展示陶瓷餐具大多也是最普通的陶瓷套件。因此,小編從書中和往屆畢業生的作品中發現一些關于禮儀的陶瓷餐具,給小編所探究的餐桌禮儀陶瓷餐具設計提供了一些幫助。
這套家用套裝陶瓷餐具,其中寫有“言辭和食物一樣,顯得是內在,藏得是峰機”。此套設計意注重言語的禮儀,其中蓋碗的搭配是設計的關鍵要素,蓋碗既能保留食物的溫度又對應了“言辭藏與顯”的用意。一套絲路爲主題的陶瓷餐具,上面刻有絲路字和紋樣。
家用套裝陶瓷餐具
如圖所示的一套京劇臉譜的陶瓷文創設計,理念是把傳統與現代結合,把京劇文化與餐具融合到一起,這種設計方法也可以運用到餐桌禮儀類陶瓷餐具設計之上。
京剧脸谱陶瓷文创设计
如圖所示的一套陶瓷拼接式的設計,以荷花爲形式的拼接套裝,給人一種清新淡雅之感,陶瓷拼接方式也是對餐桌禮儀類陶瓷餐具設計一種很好的設計方法。
陶瓷拼接式套装
“餐桌禮儀”陶瓷餐具設計方法創新
此次探究以陶瓷餐具表現出餐桌禮儀的特色,旨在喚醒少年及青少年的餐桌禮儀意識。最主要方式是以文化儀式爲主導,讓參加餐宴的人自然地去接受,而不是一種強制和約束性的設計。因此小編從雲南蒙自過橋米線的飲食方式中看到了一種設計方法的創新,就是每套餐具配有各自的蓋碗,蓋碗放置在幾個主菜之上(如幾個葷的熱菜上),這樣既可以保持菜的口感又可以形成一種獨特的飲食方式,待到食物全部上齊後,由參加宴會的食客參與進來,共同將蓋碗揭開。這樣的方式較能讓人接受,在蓋碗的基礎上再加以文創,拼接、主題式等結合更能錦上添花。但有人說用一種方式帶有餐桌禮儀的貼花、拼接等也能起到喚醒的作用,可以不用在食物上加以碗蓋,直接以陶瓷裝飾的方法來提醒食客注重餐桌上的禮儀。當然這也合理,但效果可能並不明顯甚至容易被人忽視。小編探究的目的是想讓飲食的少年與青少年階段的人群,參與進來再加以文字或貼花等方式更加容易讓該階段人群意識到,最終起到喚醒的作用。本次探究的設計思考僅用于正式宴和家宴等較爲莊重宴會,像是普通聚會吃飯則不必太講究。
結語
在日常親朋好友的社會交際中,由于青少年和青年群體的禮儀方面的教育還未完善,有時在正式宴和家宴等較爲莊重宴會上容易做出不當的舉止,會讓宴會的雙方産生尴尬的氣氛,如果在此情況之前讓參宴會的家長或者青少年意識到要注意和規範自己的禮儀,那會促進宴會的順利進行和結尾,有時無意的舉止會使對方尴尬無比,禮貌的舉止則會給雙方都留下好印象。小編以陶瓷餐具來喚醒少年及青少年的餐桌禮儀意識,爲有意願設計相關題材的設計師們提供理論上和方法上的一些幫助。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餐具客製化服務,請聯繫咱們的電子信箱:info@gcporcelain.com,以獲得最完善的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