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雖然人人都會喝茶,個個都可以泡茶,但要喝好茶,泡好茶,卻並不是件容易的事。其中也有很大的學問。

泡茶次序的先後

不同種類的茶,便有不同的沖泡方法,即使是同一種類茶,也有不同的沖泡方法。在衆多的茶葉中,由于每種茶的特點不同,有的重茶香,有的重茶味,有的重茶形,有的重茶色,便要求泡茶有不同的側重點,並采取相應的方法,以發揮茶葉本身的特色。但不論泡茶技藝如何變化,要沖泡任何一種茶,除了備茶、選水、燒水、配具外,其下的泡茶次序是需要共同遵守的。

①清具:用熱水沖淋茶壺,包括壺嘴、壺蓋,用開水燙淋茶杯。然後將茶壺、茶杯瀝幹。其目的在于清潔飲茶器具,提高茶具溫度,使茶葉沖泡後溫度相對穩定,不使溫度過快下降。

②置茶:按茶壺或茶杯的大小,放入一定數量的茶葉。

③沖泡:置茶後,按照茶與水的比例,將開水沖人壺中。沖水時,除烏龍茶沖水須溢出壺口、壺嘴外,通常以沖水八分滿爲宜。如果使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沖泡注重欣賞的細嫩名茶,沖水也以七八分滿爲度。沖水時,常用“鳳凰三點頭”之法,即將水壺下傾上提三次,其意義是表示主人向賓客點頭,歡迎致意;也可使茶葉和茶水上下翻動,使茶湯濃度一致。

④敬茶:敬茶時,主人要臉帶笑容,最好用茶盤托著送給客人。如果直接用茶杯奉茶,應避免于指接觸杯口,汙染茶具;如正面上茶時,雙手端茶,至近客處,左手作掌狀伸出,以示敬意;如從客人側面奉茶,若左側奉茶,則用左手端杯,右手作請用茶姿勢;若右側奉茶,則用右手端杯,左手作請用茶姿勢。這時,客人可用右手除拇指外其余四指拼攏彎曲,輕輕敲打桌面,或微微點頭,以表謝意。

⑤賞茶:如果飲的是高級名茶,茶葉沖泡後,不可急于飲茶,應先觀色察形,接著端杯聞香,再押湯嘗味。嘗味時,應讓茶湯從舌尖沿舌兩側流到舌根,再回到舌頭,這樣反複2~3次,以留下茶湯清香甘甜的回味。

⑥續水:一般當已飲去三分之二壺(杯)的茶湯時就應續水。一旦到茶水全部飲盡時再續水,那麽,續水後的茶湯就會淡而無味了。續水通常2~3次,如果還想繼續飲茶,應該重新沖泡。

泡茶水的選擇

“茶有各種茶,水有多種水,只有好茶、好水味才美。它說明茶與水的關系。所以,自古以來,人們在“談茶”時,總忘不了“論水”。總是將茶與水聯系在一起。清代張大複在《梅花草堂筆談》中也說:“茶性必發于水,八分之茶,遇十分之水,茶亦十分矣;八分之水。試十分之茶,茶只八分耳。”可見水對茶性的充分發揮是至關重要的。不僅因爲水是茶的色、香、味、形的載體,而且飲茶時,茶中各種物質的體現,愉悅快感的産生,無窮意會的回味,都是茶葉的各種營養成分和藥理功能,都是通過用水沖泡茶葉,經眼看、鼻聞、口嘗的方式來達到的。如果水質不好,茶葉中的許多內含物質受到影響,人們飲茶時既聞不到茶葉的清香,也嘗不到茶味的甘醇,還看不到茶湯的晶瑩,那麽,也就失去飲茶帶來的好處,尤其是品茶給人們帶來的物質、精神和文化的享受。

燒水的技術

爲飲上一杯佳茗,它必須做到茶、水、火“三合其美”實踐表明,好茶無好水,固然不能發揮出茶的特有風味;甚至給人以“厭飲”之感;但有了好茶、好水,而燒水的“火候失宜”,同樣也會使茶的“本質”得不到充分發揮。因此,不妨從理論和實踐兩個方面,結合古代飲茶的方式與當代人的飲茶習慣,講解一些燒水的要訣。

  • 燒水程度的掌握

在我國飲茶史上,宋代以前,國人飲的主要是團茶和餅茶,其方式與當今人們煎煮中藥有些相似,稱之爲煮茶。這種煮茶方式與現今人們采用的燒水湖茶有很大的不同。嚴格說來,在煮茶過程中,它包括了燒水和煎茶兩道工序。對于燒水,唐代陸羽在《茶經》中提到:“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爲一沸;緣邊如湧泉連珠,爲二沸;騰波鼓浪,爲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這裏的一沸、二沸,乃至三沸,指的是燒水的程度。依陸羽之見,燒水以“魚目”過後,“連珠”發生時爲適宜。否則,就會“水老”,“不可食”。宋徽宗趙佶在《大觀茶論》中提出燒水火候的標准是:“湯以魚目蟹眼連繹進躍爲度。”這種說法,是符合科學道理的。凡有經驗的茶人都知道,由于沸水中的二氧化碳已經揮發殆盡,使得泡出來的茶湯鮮爽味大。用未沸的水沏茶,由于水溫過低,茶葉中的許多品質成分難以浸泡出來,從而使得茶湯滋味淡薄,香氣低下;還會使茶葉浮于湯面,影響品飲。所以,沏茶用水,燒之適當,對茶的利用,以及沖泡茶水的質量,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不可忽視。宋代開始,隨著茶類的發展,原來的煮茶法變爲點茶法。在明代以後,由于散茶飲用的日益普遍,用沸水沖泡茶葉的點茶法就更爲普及。沏茶是采用沸水直接沖泡茶葉,因此,沏茶對水的作用和要求也就顯得更爲重要,如對沸水的“老”與“嫩”,燃料的“活”與“朽”,“火候”的“急”與“緩”,便有了更高的要求。于是,對如何掌握燒水程度。有人以“聲”辨別,有人以“形”去判斷。但是人們都知道用未沸的水沏茶不行;人們若用“大鼎沸水”,或多次回燒,以及用蒸汽長時間加熱煮沸的開水沏茶,都會使口感變差。燒水時間過長,或經多次回燒的開水,由于水蒸汽大量蒸發,使得留剩下來的水中含有較多的鹽類及其他物質,特別是亞硝酸鹽含量相對增加,以致茶湯苦澀味加重,湯色變得灰暗。所以說,水老不可食”是有道理的。

  • 燒水燃料的選取

古人采用無煙木炭燒水很好,但在今天,許多的大、中城市,燒水的能源已主要采用煤和電、天然氣。例如,在我國的西北以及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煤的儲藏量十分豐富,人們主要用煤燒水。不過,用煤燒水,按科學要求,必須做到兩點:一是要當煤完全燃旺時,才放燒水,避免文火久燒;二是要將燒水壺除嘴外,加蓋密封,以免除煤中的煙氣及其他異味的汙染。在大、中城市用電或煤氣燒水,具有清潔衛生、簡單方便等特點,按“活火”猛熾的要求,要盡可能加大熱源開關,以避免低熱慢沸。在農村,也有采用柴草燒水的,按科學燒水的要求,一是用柴要選火焰旺的硬柴;二是燒水器要加蓋免受異味汙染;三是要避免用文火慢燒。不過,對燒水的能源,不論采用何種能源,只要能達到如下兩條即可:

①能源的燃燒性能要好,産生的熱量要大而持久,這樣才不致于出現因熱量太低,或熱量忽高忽低,而延長燒水時間,致使燒出來的水失去鮮爽、清新之感。

②作爲熱源的燃燒物不應帶煙氣或異味,以免汙染沏茶用水,進而影響茶葉的清香味。

  • 茶和水的用量配比

對茶葉和沸水用量的配比,也應酌情而定。一般說來,大宗紅、綠茶,花茶之類,每克茶葉以沖泡50~60毫升沸水爲好。通常,一只普通的200毫升茶杯,放人3~4克茶葉就可以了。沖泡時,先沖上三分之一杯沸水。稍頃,再沖至七八成滿。因爲中國有句從事“酒滿敬人,茶滿欺人”。如果改用茶壺泡茶,那麽,亦可參照上述比例沖泡。

人決定用茶量的多少,如果飲茶人是老茶客,抑或是體力勞動者,一般可以適當加大用茶量,泡上一杯濃香的茶湯。如果飲茶者是腦力勞動者,或無嗜茶習慣的人,可以適當少放一些茶葉,泡上一杯清香而醇和的茶湯。如果不知道飲茶者的愛好,而又初次相識,不便動問,那麽,不妨按前述的一般要求,泡上一杯濃淡適中的茶湯。

  • 泡茶水溫的掌握

掌握適度的泡茶水溫。是決定泡茶的一個重要的因素。茶葉種類與原料決定了水溫:較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茶葉宜用沸水直接沖泡;用細嫩原料加工而成的茶葉,宜用降溫以後的沸水泡茶。具體說來,對用粗老原料加工而成的磚茶,打碎以後即使用100℃的沸水沖泡,也很難將茶汁浸泡出來。所以,喝磚茶時,須先將打碎的磚茶放入容器,加入一定數量的水,再經煎煮,方能飲用。烏龍茶,因采用新梢快要成熟時的茶葉加工,即便采用95℃的沸水直接沖泡,也嫌溫度偏低,爲此,一些比較講究喝烏龍茶的茶客,常常將茶具燙熱後再泡茶。大宗紅茶、綠茶和花茶,采制時原料適中,可用燒沸不久的90℃左右的水沖泡。至于采摘比較細嫩的高檔紅茶、綠茶,特別是一些細嫩名茶,如洞庭碧螺春、西湖龍井、南京雨花茶、君山銀針等,如果用沸騰的開水泡茶,會使茶葉泡熟變色,茶葉中高含量的維生素C等對人體有益的營養成分遭到破壞,從而使名茶的清香和鮮爽味降低,葉底泛黃,這樣名茶也就不成其爲名茶了。所以,沖泡細嫩名優茶時,用熱水瓶中已貯放3~4小時後的開水。大致說來,用溫度降至70~80℃的開水沖泡高級細嫩茶,當爲適宜的水溫。這樣可使茶湯清澈明亮,香氣純而不鈍,滋味鮮而不熟,葉底明而不暗,飲之可口,視之動情,使人獲得精神和物質上的享受。

  • 泡茶時間的長短

茶葉沖泡時間決定人們對茶葉內含有效成分利用的多少據研究測定,茶葉經沸水沖泡後,首先從茶葉中浸提出來的是維生素、氨基酸、咖啡堿等,一般浸泡到3分鍾時,上述物質在茶湯中已有較高的含量。由于這些物質的存在,使茶湯喝起來有鮮爽醇和之感,不足是缺少茶湯應有的刺激味。以後,隨著茶葉浸泡時間的延長,茶葉中的茶多酚類物質陸續被浸提出來,一般當茶葉浸泡到5分鍾時,茶湯中的多酚類物質已相當高了。這時的茶湯,喝起來鮮爽味減弱,苦澀味等相對增加。因此,要泡上一杯既有鮮爽之感,又有醇厚之味的茶,對一般大宗紅、綠茶來說,經沖泡3~4分鍾後飲用,就能獲得最佳的味感。

茶葉的老嫩和加工方式決定茶葉中各種物質在沸水中浸出的快慢。一般說來,細嫩的茶葉比粗老的茶葉,茶汁容易浸出,沖泡時間宜短些;松散型的茶葉比緊壓型的茶葉,茶汁容易浸出,沖泡時間宜短些;碎末型的茶葉與完整型的茶葉相比,茶汁容易浸出,沖泡時間宜短些;所以,與大宗茶相比,高級細嫩名茶,不但用茶量可適當減少,還應掌握茶具小,水量少,沖泡時間短,泡後不加蓋等方法來泡茶。對于注重香氣的茶葉,如烏龍茶、各種花茶,泡茶時,爲了不使花香散失不但需要加蓋,而且沖泡時間不宜長,通常2~3分鍾就可以了。至于緊壓茶,如各種磚茶,不重香氣,只求滋味,一般采用煎煮方法烹茶,甚至采用長時間炖茶的方式。至于紅茶中的紅碎茶,多用來調制奶茶;綠茶中的顆粒綠茶,多用來制成袋泡茶。它們在加工過程中經充分揉搶切細,一經沸水沖泡,茶汁幾盡,因此,沖泡時間宜短,而且一般只能沖泡一次。

  • 沖泡次數的多少

茶葉種類和飲茶方式決定茶葉沖泡次數。如各種袋泡茶和紅碎茶,由于這類茶中的內含成分很容易被沸水浸出,一般都是沖泡1次就將茶渣棄去,不再重泡。而條形綠茶如眉茶、花茶,以及烏龍茶,茶汁浸出較慢,通常可浸泡2~3次。據試驗測定,這類茶第一次沖泡後,其茶湯中的水浸出物大約可占茶葉可溶物的55%左右,第二次一般爲30%左右,第三次一般爲10%,第四次只有1%~3%。從主要營養成分而言,茶葉中的維生素C和氨基酸,經第一次沖泡後,已有80%左右被浸出;第二次沖泡後,95%以上被浸出。其他一些主要的藥效成分,如茶多酚、咖啡堿等,也都是第一次浸出量最大,經3次沖泡後,已幾乎全量浸出。因此,無論從營養成分和藥效作用而言,一般大宗茶類,以3次沖泡爲限。再從茶葉的香氣、滋味而言,一般是頭泡茶香味鮮爽,二泡茶濃而不鮮,三泡茶香盡味淡;四泡茶缺少滋味,至于五泡、六泡,則近似于白開水了。通常花茶可連續沖泡2~3次;烏龍茶可連續沖泡4~5次;白茶只能沖泡2次。

小知識來源
綠茶的最佳沖泡溫度爲80-85°C。Chinese Tea World: Master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 Ceremony
紅茶的最佳沖泡溫度爲90-95°C。Teadelight: Step-by-Step Guide to Conducti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Tea Ceremony
烏龍茶的最佳沖泡溫度爲85-90°C。Travel China Guide: Chinese Tea Ceremony: Steps and Etiquette
白茶的最佳沖泡溫度爲70-80°C。Teasenz: The Traditional Gongfu Tea Ceremony
沖泡茶葉時,水質以軟水爲佳,尤其是山泉水。Top China Travel: Chinese Tea Ceremony: History, Art & Culture
茶葉浸泡的時間應根據茶葉種類和個人口味而定,通常爲30秒到5分鍾。Teadelight: Step-by-Step Guide to Conducting a Traditional Chinese Tea Ceremony
茶具在使用前需要用熱水清洗和預熱,以確保茶具溫度適宜。Chinese Tea World: Mastering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Tea Ceremony
傳統茶道中,敬茶時應雙手奉茶,以表示尊敬。Travel China Guide: Chinese Tea Ceremony: Steps and Etiquette
品茶前應先聞茶香,然後小口啜飲,細細品味茶的香氣和滋味。Teasenz: The Traditional Gongfu Tea Ceremony
茶具的材質和形狀會影響茶的口感和品飲體驗,例如宜興紫砂壺適合泡烏龍茶。Top China Travel: Chinese Tea Ceremony: History, Art & Culture

品飲茶的環境

茶的質地優良,水質純淨,沖泡得法,茶器精美,這是飲茶的基本要求。但要使飲茶從物質享受上升到精神和藝術的享受,那麽,品茶的環境就顯得相當重要。

  • 品茶環境的塑造

茶好、水靈、具精和恰到好處的沖泡技巧,便造就了一杯好茶,再加上有一個品茶的幽雅環境,便不是單純的飲茶了,而已上升爲一門綜合的生活藝術。因此,茶的品飲,除了對茶本身“啜英咀華”外,品茶環境的塑造,也是很重要的。亭台軒榭,小橋流水,幽居雅室,便是理想的品茗環境了。

品茗環境,通常由園林、建築物、擺設等幾方面組成。一般說來,公共飲茶場所,因層次、格調以及飲茶者的目的不一,要求當然也不一樣。凡層次較高的聚會茶宴,不但要求講究室內擺設,而且也講究居室、建築富有特色。所以,我國凡屬高檔的茶館、茶室、茶樓等,無一不是按此擇址建設的。如北京的“老舍茶館”,其建築富有濃郁的清代風格,室內搭有一個戲台,牆上挂有名家書畫,周圍輔以四時花草,人們可以在茶館內品飲各地名茶,嘗到風味食品,觀看曲藝演出。

設在車船碼頭,大道兩旁,工廠車間,田間工地的茶水供應點,喝茶的目的在于解渴消暑,因此除了要求清潔衛生之外,並無多大講究。如北方的大碗茶,南方的涼茶等,一桶茶水,幾個潔淨茶碗(杯),在人們路途疲勞,口渴舌幹之際,喝上幾碗,既可解倦,又可止渴。因此,盡管這種飲茶方式缺少品飲情趣,但它與現代生活節奏比較合拍,更加貼近人民生活,具有簡便實惠的特點,所以,同樣受到人民群衆的歡迎。

至于家庭飲茶,環境是固有的,難以選擇,但同樣可以營造一個適宜的品茶環境。例如,可以選擇在向陽靠窗的地方,配以茶幾、沙發、台椅等。窗台上擺設一些盆花或切花,或者把室內的物品放得整潔,窗明幾淨,盡量做到安靜、清新、舒適、幹淨,同樣也能成爲令人賞心悅目的品飲場所。

  • 從“茶宜”說到“茶禁”

對茶的品飲環境,曆代都有衆多的敘述。其中說得最詳細的要數明代馮可賓的《岕茶錄》。它在“宜茶”中提出適宜品茶的13個條件,分別如下:

①要“無事”:可超凡脫俗,自由自在,悠然自得。

②要“佳客”:人逢知已,志同道合,推心置腹。

③要“幽坐”:環境幽雅,心平氣靜,無憂無慮。

④要“吟詩”:茶可引思,品茶吟詩,以詩助興。

⑤要“揮翰”:茶墨結緣,品茗潑墨,可助清興。

⑥要“倘佯”:青山翠竹,小橋流水,花園小徑,勝似閑庭信步。

⑦要“睡起”:一覺醒來,香茶一杯,可清心淨口。

⑧要“宿醒”:酒醉飯飽,茶可破醒。

⑨要“清供”:杯茶在手,佐以茶果、茶食,自然相得益彰。

⑩要“精舍”:居室要幽雅,以增添品飲情趣。

⑪要“會心”:品嘗茶中時,深知茶中事,做到心有靈犀。

⑫要“賞鑒”精于茶道,會鑒評,懂欣賞。

⑬要“文童”:有茶童侍侯,燒水奉茶,得心應手。

與宜茶13個條件相應的,馮氏還提出了不適宜品茶的“禁忌”7條,即不利于飲茶的7個條件,它們分別是:

①“不如法”:指燒水、泡茶不得法。

②“惡具”:指茶器選配不當,或質次或玷汙。

③“主客不韻”:指主人和賓客,口出狂言,行動粗魯缺少修養。

④“冠裳苛禮”:指官場間不得已的被動應酬。

⑤“葷肴雜陳”:指大魚大肉,葷油雜陳,有損茶的“本質”

⑥“忙冗”:指忙于應酬,無心賞茶、品茶。

⑦“壁間案頭多惡趣”:指室內布置零亂,垃圾滿地,令人生厭,俗不可耐。

以上的宜茶13條和禁忌7條,歸納起來,就是品茶包括四個方面,即品飲者的心理素質,茶的本身條件,人際間的關系,以及周圍自然環境。從古到今,我國就十分重視品茗環境,認爲人與自然應成爲和諧的一體。一個有修養的人,就要把握好自然,使人的生命活動與自然的環境條件相契合。飲茶,特別是品茶,即是物質享受,又含藝術欣賞,這樣,對自然環境必然有所選擇,使心與大自然相互感應,從而使茶的品飲達到忘我、無我的境界。至于人際關系,“酒逢知已千杯少,話不投機半句多”。這就是說,人與人之間,須有一種心靈上的默契,推心置腹,心心相印。

如果您有任何疑問或需要餐具客製化服務,請聯繫咱們的電子信箱:info@gcporcelain.com,以獲得最完善的支援!

Similar Posts